納稅人請不要看

不肖商人盜採河川,政府要用4萬名中產階級工作一年繳納的稅款24億元,加以整治;在政府習於花錢消災的時代,或許納稅人不要想得太多,以免自尋煩惱。
一天晚上,電視新聞報導某處河川地因為遭受不肖商人盜採砂石,嚴重影響下游的水利設施以及居民安全,所以地方行政首長決心以24億元新台幣整治河川,徹底解決問題。
這是一則十分平實─近乎平淡的新聞:沒有衝突、沒有戲劇性,一位勤政愛民的官員,為地方居民解決困難,如此而已。記者沒有特別訪問專家學者有關河川地的問題,也沒有對這件事發出「正義之聲」。
但是作為一名納稅人,24億的數字卻不得不注意。
目前大多數非共產的國家中,稅收的主要來源,不是貧苦的低收入民眾,也不是闊綽的富豪,而是依賴固定薪資生活的中產階級。以目前中產階級一個月平均4萬元左右的所得,除了養家活口之外,大約有12%要奉獻給國家─繳稅。那麼如果我們要算這一筆帳,24億元新台幣也就是:41,666位納稅人工作一整年繳納稅款的總額。
這顯然是不少人辛勤努力的成果,而這筆錢拿去為某地的居民謀福祉,也沒有什麼不對。但是如果我們繼續追問下去,結果就不一樣了。首先我們要問,是什麼原因使得4萬名納稅人必須拿出錢來整治河川?
拿錢收拾爛攤子
因為河川上游砂石遭到盜採。接下來的問題是:為什麼有人要盜採砂石呢?因為建築商要賺更多的錢。那麼既然是「盜」採,為什麼可以經年累月地盜之不已呢?
如此推論的結果,變成是4萬名中產階級的納稅人,要拿錢出來,去為鈔票塞滿口袋的建築商收拾爛攤子。更可怕的是,沒有人告訴我們這24億元投下去之後,問題是不是可以就此解決,還是2、3年之後,要有更多的稅款去收拾更大的爛攤子。
同樣的情形,在我們的社會裡,每天都在上演。「花錢消災」現在已經成為解決環境污染的「特效藥」,而一般人似乎也已經漸漸習慣它的「藥性」。林園工業區的事件還在新聞媒介沸騰一時,到了紅毛港遷村的問題浮現,記者們已經沒有太大的興趣去報導;橫豎政府有錢。政府有錢散給污染的受害者、有錢去修理遭人破壞的公用電話、也有錢去重建因為濫伐而夭折的水壩。
然而對納稅人而言,最大的悲劇是─政府的每一分錢,都出自他們的荷包。追根究底,納稅人花冤枉錢,和「法」脫不了關係。在過去這1、2年來,台灣的社會快速變遷,「法治」已經勢在必行。而任何形式的「法治」都離不開兩件事:制訂法律與執行法律。
和其他一些先進國家相比,我國的法律規定絕不欠缺。無論是出國旅行、向派出所報案、甚至於懸掛招牌,都有十分週全的規定,不可亂來。但是相較之下法律的執行,卻經常困難重重:或是執法人員數量太少、或是貪錢怕事、或是整個社會大眾,根本缺乏共識;以至於在我們的社會,違法已經成為「大家一起來」的事情。
小事腐蝕了大家
每天出門,上班族把前夜的垃圾帶出來,丟在街角,有時在路邊攤喝碗豆漿;為了趕時間,不得不冒生命危險穿越快車道,到對面去搭乘公車。下班時,再到有相當距離的一所名校,接女兒一起回家,以防壞人綁架。晚飯過後,或許到錄影帶店,租一卷日本電視劇集來看看。
這一些事情,幾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;很少人會認為「法」與這些生活細節有什麼關係,也很少有人因為做這些事情,而遭到執法人員的留難。
但是事實上,這些「小事」,正在腐蝕我們的社會:盜錄影帶斲喪了本國大眾文化的生機,越區就讀破壞了正常的教育體制,交通混亂,政府必須加派人手取締,這其中增多的開支,仍然出自納稅人的荷包;至於垃圾,則似乎已經到了稅款也不堪應付的局面,不久,我們可能就要為它再多繳一筆「垃圾費」。而攤販呢,正在納稅人出錢興建的漂亮紅磚道口,作著納稅人的生意呢!
這樣看來,在這個締造了經濟奇蹟的國度裡作一名納稅人,是一件痛苦的事,為自己的小方便(如跨越快車道)而付出代價或許還有些道理,但在同時,他還經常被人占便宜(攤販)而不自知、甚至於要拿大筆辛苦賺來的血汗錢,去收拾別人犯法之後所留下的殘局!
在今天,執法是一件不討好的工作。或許因為不討好,也不曾做好。而我們的社會,已經快要演變成只有傻子才守法的局面。問題是,經年累月地下去,不守法與不執法的社會成本越來越高,而忙著拉選票的政黨,與忙著賺錢繳稅的納稅人,卻似乎誰也沒有閒暇來面對這一些問題。處在這樣一個沒有「大執法」的時代,或許納稅人還是不要想得太多,以免自尋煩惱。
eXfuze F1 team